GBT 2423.16-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J及导则:长霉.pdf
可关注韦斯的公众号,了解更多的相关内容!
《GB/T 2423.16—2008》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电工电子产品在霉菌生长环境下的试验方法标准。该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EC 60068-2-10:2005,替代了1999年版,主要更新了试验菌种、孢子浓度、培养时间、接种方式等内容,提高了试验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该标准旨在通过模拟高湿、温暖环境,评估电子产品表面霉菌生长的程度及其对产品外观、机械性能和电性能的影响。
本试验适用于所有可能在潮湿环境中运输、贮存或使用的电工电子产品。通过试验可以评估:
产品表面霉菌生长程度;
霉菌生长对产品外观、结构、功能及电气性能的影响;
产品在潮湿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温度:28℃~30℃
相对湿度:>90%
培养时间:
方法1:28天或56天
方法2:28天
超声雾化器:用于均匀喷洒孢子悬浮液;
接种箱(安全柜):防止孢子外逸,保障操作安全;
恒温恒湿试验箱:用于维持高湿环境;
显微镜:用于观察霉菌生长情况;
离心机、过滤器、无菌操作设备:用于制备孢子悬浮液。
试验结束后,若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恢复后检测,样品应在规定条件下恢复24小时,再进行性能检测。恢复过程中应避免霉菌干燥脱落影响观察。
对样品进行外观、电气和机械性能检测。
样品通常不清洁,若需区分材料与污染影响,可清洗一半样品;
接种前需在29℃、90%~100%RH条件下湿热贮存至少4小时。
使用8种标准霉菌孢子混合悬浮液;
推荐使用超声雾化法(AIM)进行均匀喷洒;
也可采用浸渍或涂刷方式。
样品与对照条一同置于高湿环境中培养;
每7天检查一次对照条,确认孢子活性;
培养期间可进行中间外观检查(不超过2次,每次≤10分钟)。
外观检查:立即进行,避免霉菌干燥;
性能检测:在潮湿状态下检测电气或机械性能;
霉菌去除与显微镜检查:用70%酒精小心去除菌丝后观察侵染程度。
0级:无霉菌
1级:显微镜下可见痕迹
2a级:肉眼可见稀疏生长(≤5%)
2b级:明显均匀生长(≤25%)
3级:明显生长(>25%)
小样品容器:带盖玻璃或塑料容器,底部有水保持湿度;
大样品试验箱:密封良好,带微生物过滤器,防止孢子外逸;
温湿度控制:温度均匀,波动≤1℃/h,相对湿度>90%;
空气流速:样品表面风速≤1 m/s。
操作人员需接受微生物培训;
使用微生物安全柜(MSC)或接种箱;
佩戴防护手套、口罩,穿防护服;
试验后设备、样品需彻底去污(如次氯酸钠溶液、高压蒸汽灭菌)。
霉菌孢子可能通过呼吸或伤口进入人体;
对过敏、慢性肺病、免疫力低下者危害较大;
此类人员不宜参与试验。
培养7天后对照条必须可见霉菌生长,否则试验无效;
阴性对照组应无菌生长,否则需重新试验。
方案咨询/业务洽谈,请联系:
电话/微信:13335830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