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423.13-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db-宽频带随机振动-中再现性.pdf
可关注韦斯的公众号,了解更多的相关内容!
《GB/T 2423.13-1997》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标准等同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 68-2-36,规定了“宽频带随机振动—中再现性”(试验Fdb)的试验方法。它适用于评估电工电子产品在随机振动环境下的耐受能力,帮助发现产品在设计或制造中的机械弱点或性能下降问题。
该标准于1997年首次修订,替代了1982年的旧版,进一步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升了试验的准确性和再现性。
本试验适用于在使用中可能遭受随机振动环境影响的电工电子产品,如电子设备、元器件、仪器仪表等。试验目的是:
检测产品是否出现机械共振或结构损坏;
验证产品在振动环境下是否仍能保持规定性能;
为产品的设计改进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振动类型:宽频带随机振动,加速度值呈正态分布;
频率范围:通常为 至 Hz,具体由产品规范确定;
加速度谱密度(A.S.D.)等级:按标准表格选择,如 、、 等。
初始检测:对试验样品进行电气和机械性能检测。
安装样品:按标准要求将样品安装在振动台上,确保固定点与控制点符合规定。
频率响应测量:使用正弦扫描测量样品的频率特性,识别共振点。
共振检查:记录导致性能下降或机械共振的频率和幅值。
条件试验:施加规定的随机振动,持续一定时间。
最终检测:试验结束后再次检测样品性能,判断是否合格。
各固定点的运动应为直线运动,加速度值符合正态分布;
瞬时加速度分布应在标准规定的容差带内。
试验结束后,样品应有一段恢复时间,使其恢复到试验前的状态(如温度、湿度等),以便进行最终性能检测。恢复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样品的特性和试验过程中的应力情况确定。
振动台:应能覆盖试验频率范围,具备足够的推力和位移;
夹具:应具有高刚度、低质量,避免引入额外共振;
控制系统:应能精确控制振动幅值、频率和扫描速率;
测量仪器:应具备高精度、宽频带、低噪声特性。
验证方法选择:可根据频率范围、样品特性、设备能力等选择附录A、B或C中的验证方法;
分析误差控制:需注意分析带宽、扫描速率、平均时间等参数对结果的影响;
混合验证方法:在复杂情况下可在不同频段使用不同验证方法;
记录与报告:应详细记录试验条件、仪器设置、分析结果和异常现象。
方案咨询/业务洽谈,请联系:
电话/微信:13335830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