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关注韦斯的公众号,了解更多的相关内容!
IEC 60068-2-20:2021是国际电工委员会发布的环境试验标准的一部分,专门针对带引线的电子元器件的可焊性(Test Ta)和耐焊接热性能(Test Tb)进行规范。该标准旨在确保元器件在焊接过程中能够形成可靠的焊点,同时其本体不会因高温而损坏。
该标准第六版于2021年发布,替代了2008年的第五版,主要更新了对“预处理”条件的澄清,并强调了其与自然老化之间的关系。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带有引线的电子元器件,包括电阻、电容、晶体管、集成电路等。
不适用于表面贴装器件,后者应参考IEC 60068-2-58。
测试涵盖使用含铅焊料和无铅焊料的焊接工艺,确保元器件在现代电子组装中的兼容性。
Test Ta(可焊性测试):评估引线或端子是否容易被焊料润湿。
Test Tb(耐焊接热测试):评估元器件本体是否能承受焊接过程中的高温。
方法1:焊锡槽法
仪器:焊锡槽(深度≥40mm,容积≥300ml)、温度控制器、助焊剂容器、计时器。
适用:模拟波峰焊等流程。
方法2:烙铁法
仪器:温控烙铁(A型或B型烙铁头)、带芯焊锡丝。
适用:焊锡槽法不适用时的替代方法。
蒸汽老化(1h或4h)
湿热稳态(10天,40°C/93%RH)
干热(155°C,4h或16h)
非饱和加压蒸汽(4h,120°C/85%RH)
测试完成后,样品应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至少30分钟,或直至温度稳定。某些元件(如半导体、电容)的电性能可能需要数小时才能稳定。
焊锡槽法:引线浸入焊锡槽,时间通常为2~5秒,温度根据焊料类型选择(如235°C、245°C等)。
烙铁法:烙铁头接触引线2~3秒,温度350°C。
合格标准:焊料应覆盖至少95%的关键区域,表面光滑、连续,无未润湿或反润湿现象。
焊锡槽法:浸入时间更长(如5秒或10秒),温度可达260°C。
烙铁法:接触时间延长至5秒或10秒,温度可达370°C。
合格标准:元件外观、电气和机械性能无损坏。
焊锡槽:需保持焊料清洁、温度稳定。
烙铁:需具备温度控制功能,烙铁头为铜质或镀铁铜合金。
助焊剂:必须使用标准规定的松香基助焊剂(非活化、低活化或高活化)。
显微镜:4x~100x双目显微镜,用于最终检查。
引线清洁:测试前不应清洁引线,除非规范允许使用中性有机溶剂去油。
助焊剂残留:测试后需用异丙醇或乙醇清除残留助焊剂。
热敏感元件:需使用隔热屏或散热器,避免过热损坏。
多引线测试:引线之间应间隔5~10秒,防止累积热量。
反润湿测试:如要求,需分两次浸入(每次5秒),观察焊料是否回缩。
IEC 60068-2-20:2021为电子元器件的焊接可靠性提供了科学、统一的测试方法,是电子制造行业中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无论是元器件制造商还是电子组装厂,都应遵循该标准,以保证产品在焊接过程中的性能与耐久性。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一部分的细节(如助焊剂成分、预处理设备图例等),欢迎继续提问!
方案咨询/业务洽谈,请联系:
电话/微信:13335830295